一、如何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实际上就是区块加链,区块可以理解为储存信息的账本,账本中的每一页就是一个区块,记录着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信息,链就是一套难以破解的加密计算规则,通过这个加密规则,将账页按时间顺序串起来,就形成了区块链。但这个大账本不是一人享有的,而是备份到了区块链网络中每台电脑里,由所有用户一起来维护共享,这也就是区块链突出的“去中心化”的特点。
  二、区块链在政务服务上的应用
  区块链应用分为“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办理”“电子存证存照”三类。区块链正是打通了传统共享模式较难打通的数据共享,实现单一事项的多个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如果是多个事项,则按主题进行‘串联’和‘并联’,提高主题事项的全流程办理效率。在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上,“电子存证存照”则是将电子证照上“链”存证,以“证”和“照”作为数据共享交换的表现形式,提升证照的可信性和验证效率。
  区块链技术能够为解决“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技术问题、流程问题等提供更新的视角与技术手段,在政务服务领域匹配140个具体场景应用,让市民办事减了材料,省了跑动。
  三、电子证照上链后如何应用
  电子证照应用是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试水。电子证照的应用是个人可以通过直接授权、扫码授权等形式,授权他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业务调取电子证照,系统即可实现对办事所需的电子证照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
  从办事人授权使用电子证照开始,之后的确认、签字、拍照等环节信息都会存储到区块链上。正是因为按照时间顺序链接了每笔交易信息,又不像普通的中心化数据库容易被篡改,从而可以实现交易活动全程可追溯,用户在“授权记录”中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授权时间、事项和证照类型信息,并可在使用后随时解绑。区块链可以提高电子证照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证照数据的可信性和一致性。
  电子证照使用部门会对证照进行验证和查证。相关部门在市民使用电子证照进行业务办理时,将申请人出示的电子证照与区块链上存证的证照信息进行对比核验,验证证照真伪。各部门作为区块链使用方,也可以通过输入查询条件直接从区块链上拉取电子证照数据,支持业务办理。
  四、电子亮证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包括“北京通”在内的4个移动端渠道均已实现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办事人通过刷脸验证后才可查看涉及个人隐私相关信息、提交办事申请、调取并应用电子证照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另外,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虽然是公开的,但交易背后指向的是谁,是被严格保密的,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五、北京市在“区块链+电子证照”的应用情况
  一是高频事项均可通过小程序办理。在“北京通”APP的基础上,北京市拓展了微信、支付宝、百度3种移动端办理渠道。足不出户“指尖办”的事项涵盖市公安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7个部门。目前,百度小程序已接入应用1009项、微信小程序已接入应用899项、支付宝小程序已接入应用967项。以常见的“出生登记”为例,登录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后,通过“户政服务”主题专区或搜索关键字“出生登记”即可快速找到“出生登记预申请”服务入口,实现在线提交材料办理预约登记,免去现场排队等候时间。同时,依托全市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多渠道用户信息实现了互通互认。也就是说,用户只需在一个平台注册账号,即可同时登录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北京通”APP和各类小程序,实现“一次注册,全网通办”。
  二是“扫码办”“指尖办”助力办事材料精简。“一码办事”“指尖办事”的实现,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子证照在移动端的申领管理和扫码亮证服务。办事人在实体大厅综合窗口办理业务时,只需携带手机,通过“一码办事”功能,扫描二维码办理取号,并在综合窗口向工作人员授权,调取市电子证照库中已实现应用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离婚证等43类电子证照。在办事人核实证照信息并签字确认后,电子证照直接上传至受理系统,并同步流转至后台审批系统,完成全程电子化办理。以“小客车指标配置”业务为例,过去,办事人需要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和驾驶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才能在办事大厅的窗口办理。现在,办事人只需使用手机端的电子证照亮证服务,综合受理平台就可直接调取到办事人的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工作人员核验通过后即完成办理。全程无需提交任何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办事体验更加畅快、便利。
  三是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围绕“全程网办、全网通办”的大场景,最大限度地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减环节。以办理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买卖业务为例,不再需要“跑大厅”现场核验。企业双方仅需登录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将交易、税务、登记信息进行一次性填报,税务和登记部门就可同时网上预审。通过后企业再及时登录平台进行网上缴税和缴费,即可实现业务“全程网办”。此外,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夫妻更名等业务也均可“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7个场景已实现减跑动10万人次。目前,在政务服务领域已落地140个具体场景应用,通过高频电子证照“上链”,涉企类253个事项、个人类65个事项无需携带纸质证件即可办理,全年可精简办事材料10万份,让市民办事减了材料,省了跑动。下一步,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服务于建设智慧政务应用基础设施的任务,推动建设政务区块链基础共性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落地一批有代表性的应用,建设一批具有实际效果的业务场景,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中心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