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创新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批服务便民化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立足湖南实践推出的原创性改革,被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多次推介,已有12个省份复制推广,被纳入国务院《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也就是说,“一件事一次办”的发源地是湖南,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南省探索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之所以见效快、成效好,既有中央提纲挈领地指引,也有地方因地制宜的思考,更有群众呼之欲出期盼,还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省委书记许达哲批示:要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放管服”改革总抓手,抓好200件“事”落地,更广范围、更大力度利企便民。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批示:要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不断推动在线政务服务转型创新,促进政务服务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2019年,湖南省创新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批服务便民化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立足湖南实践推出的原创性改革,被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多次推介,已有12个省份复制推广,被纳入国务院《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也就是说,“一件事一次办”的发源地是湖南,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南省探索推进“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之所以见效快、成效好,既有中央提纲挈领地指引,也有地方因地制宜的思考,更有群众呼之欲出期盼,还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省委书记许达哲批示:要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放管服”改革总抓手,抓好200件“事”落地,更广范围、更大力度利企便民。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批示:要聚焦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切的“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不断推动在线政务服务转型创新,促进政务服务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什么是“一件事一次办”  “一件事”,既可以是到一个部门就能办好的单独的“一件事”,也可以是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事”“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变成窗口统一办理甚至线上办理的“一件事”;“一次办”是指政府部门提供的“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送达”全闭环服务。
  湖南省具体做法
   1.祛除繁疴壁垒,下足并联审批和联合评审两剂猛药。“一件事一次办”必须实现网络通、系统通、业务通,也就必须打破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湖南省政务部门在迅速完成事项梳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评审;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需提交的材料一律取消,电子证照材料一律通过基础数据库调取,共性材料实行共享复用,缺失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简单“一件事”,实行线上“秒批”和线下“立等可取”;复杂“一件事”,设置办理时间上限,倒逼部门优化职责配置、强化业务协同、提高审批效率。
   2.梳理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湖南省分三批发布329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同步上线了“一件事一次办”微信小程序,作为线上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的移动端统一入口。小程序从利企便民角度出发设计,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板块,分别是“一件事一次办”专区、电子证照专区、健康和公安专区、便民服务专区,实现200件事可查可看可办。2021年2月4日,湖南省政府政务服务“新湘事成”APP正式上线运行,46个省直厅局160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掌上办”,“跨省通办”等功能同步开通。真正实现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办事。
   3.率先出台“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标准规范由“一件事一次办”15项标准服务规范组成,涵盖了全闭环操作流程,给每件“事”配齐一个“身份证”。“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一是界定了“是什么”。通过建立“一件事”名称与编码规则,进一步界定了“一件事”的概念、内涵,特别是对“一件事”进行了赋码,全省范围内每件“事”都有了一个“身份证”。二是规范了“怎么办”。沿着办理流程制定了全闭环规范,涵盖“一次告知、一次导办、一次表单、一次受理、一次联办、一次送达”服务规范,同时为高效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还建立了告知承诺和容缺办理规范。三是明确了“怎么管”。通过建立事项梳理与动态管理规范,一方面对企业群众新产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期盼事进行梳理改造,纳入“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管理;另一方面,对因法律、法规、规章调整,事项权力内容发生变化或取消,需要相应调整“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四是设计了“怎么评”。“一件事一次办”办的好不好,企业群众说了算。服务规范建立了面向企业群众的服务评价规范,告诉企业群众怎么评、差评如何处置,让企业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推动者、监督者、受益者。
  长沙市实践经验
  “一件事一次办”在长沙市得到了成功实践。2019年4月,从综合窗改革开始,长沙市“推倒”以往一个单位一个“窗口”的旧格局,按照“一件事一次办”的要求先后设置了工程建设项目、市场准入、社会事务、医保人社人才、住房公积金、公安、不动产等7类专窗,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打包”为一套标准流程,实行“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
  当年5月,长沙市在省政府首批1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基础上,自加压力,扩大范围,实现133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宁乡市率先探索出生、入学、身后“一件事”,实行一次办。尤其在“章多证长”的工程建设领域,长沙市独辟蹊径,通过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实现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71项减少到41项,立项到竣工全流程从230个工作日缩减到36至75个工作日,避免了“反复跑、多头跑”。望城区将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立项用地、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梳理成4件事,实现所有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精简环节7个、事项23项、材料291个,节约时间40%以上。
  针对2020年疫情的特殊情况,长沙市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国家、省、市出台的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政策,开辟“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专窗”,从企业视角出发,将原来分散在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15个部门的相关优惠政策“一门式”整合,转化为56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构建“一次告知、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办好、一次兑现”的闭环流程。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办理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事项38.5万件,惠及企业17.84万家,缓交、减免、奖补各类资金近百亿元。
  2020年,长沙市落实《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出台《长沙市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办法》,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专窗,按照“同一件事,同一标准”设置全市通用套餐模板,建立“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层联办”的跨域通办模式,实现了企业群众跨地域、跨层级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也不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中心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