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无障碍政务服务,昌邑市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残疾人服务事项权限下沉,加强部门信息共享、职能衔接,探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向基层残疾人服务领域扩面延伸,实现残疾人享受相关政策“申请仅一次、最多跑一次”。
一、强化要素整合,推动集成办理。一是完善服务窗口。在基层党建综合体单独设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窗口,纳入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统一管理。打造无障碍服务环境,设置残疾人通道、指引标识等,专人引导并帮助残疾人士,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制度。二是抓实软件建设。将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就业帮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等整合为“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健全完善乡镇、社区网上互联审批系统,统一规范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办理”,办理环节压缩20%,申请材料缩减25%。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强化线上线下宣传联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累计发布政策宣传信息100余次,提高社会各界政策知晓度;线下依托社区“公益集市”、网格员入户随访等形式,持续扩大助残政策宣传覆盖面。
二、强化部门联动,提高工作质效。一是强化业务学习。残联、民政、人社等部门基层站所及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各召开专题培训会议10余次,集体学习省、潍坊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实施方案,并就政策落实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熟悉政策内容,凝聚工作共识。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深化部门间资源服务融合、数据信息共享,健全乡镇残联牵头,民政、社保所等联审联办,各社区、村积极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理顺事项办理上下游链条,编制办理流程图,合并申请表、压缩申请材料,推进办事流程精简化、高效化。三是形成闭环管理。办理结果及时传达、及时反馈,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告知服务,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今年来,已办理残疾人证1300余人,其中同步办理补贴人数930人。
三、强化帮办代办,提供精准服务。一方面,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设立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服务专员,依托各村“三会一课”“阳光议事日”等,细致掌握村内残疾人现状、有无新增残疾人等信息,进一步畅通残疾人问题反馈渠道,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主动上门开展服务。持续细化940余个网格设置,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各村网格员积极对接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重度残疾人及家中无人陪伴、无法自行到医疗机构评定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评残和送辅具等服务,让残疾人少跑腿、“零跑路”,在家就能享受各项助残服务。今年来,累计开展帮代办业务500余次,发放轮椅、增加坡道等400余件。
用户中心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