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政策吹风会,解读近日发布的《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的实施意见》。潍坊市政府副秘书长葛汝千,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斌,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冰,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综合考量产业特色、行业地位等因素,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100家左右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库,推动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到2027年底,力争培育库内企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
——葛汝千
2023—2025年,对新入选的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实时数据同步和解析服务、标识解析总量不低于100万次、服务企业成效明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运营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为了减轻基层财政负担,进一步提升市级保障水平,除了技改新增设备企业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按照体制分别承担外,其他3个方面政策,包括优质企业提质工程、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数字赋能专项行动等,所需资金全部由市级承担,切切实实减轻县级财力支出,确保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
近日,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扩张裂变、产值倍增,助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潍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省委书记林武指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市之基、兴市之要、富市之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结合全市实际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合原有的优质企业培育、生产要素保障等政策,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初稿,在广泛征求吸收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和社会公众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印发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打造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力量。综合考量产业特色、行业地位等因素,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100家左右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库,推动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到2027年底,力争培育库内企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领路人,充分调动企业倍增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抓好引导,提升服务,优化供给,为企业倍增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围绕推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提出11项措施:建立倍增企业培育库;实施优质企业提质工程;保障用地空间;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全面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和招工用工;保障增资扩产环保指标;扩大产品销售。包括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市县联动、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等措施。《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县市区从龙头骨干企业以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高新技术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中筛选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工业企业,建立倍增企业培育库。各县市区要加强服务意识,“一企一档”摸清企业实际需求,搞好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找准瓶颈短板,拿出硬招实招,强化要素保障和示范引领,推动倍增培育企业加快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银行行长项目行”“投资机构潍坊行”等活动,加大银企对接密度,引导各类资本大力支持培育库内企业倍增发展。集中优质金融资源向工业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凡符合信贷条件和风控要求的,原则上要做到应贷尽贷。二是全面深化“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促进更多优质工业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建成、尽快投产、尽快达产。
一是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深入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加快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如对新入选的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万元奖励。二是全面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培育一批数据驱动型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和“数据赋能”优秀产品(案例)。如在省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对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给予最高20万元资金奖补。三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字人才培养,推广普及企业总数据师制度,争创省级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物”“智慧工匠”“引航专家”等。《实施意见》与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紧密衔接,延续了原有技术改造和优质企业奖励等政策。比如,对实施技术改造新增设备的企业,按照不高于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从往年补贴实施情况看,这是对企业技术改造奖励最核心的内容,我们予以延续。再比如,对2023年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不低于15%且新增纳税不低于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新增工业产值对全市的贡献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这是我们参照《山东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管理及实施细则》出台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优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为推动《实施意见》落实落地,下步,市委、市政府将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构建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制定具体的配套实施细则,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建立本辖区倍增企业培育库,制定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实施。请问我们将怎样结合“产值倍增”,抓好全市工业稳增长工作?工业是潍坊的主导产业,促进资源要素聚集,推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扩张裂变、产值倍增,进一步发挥重点工业企业“领头羊”作用,是实现工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步我们将结合“产值倍增”,全力抓好工业稳增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工业运行调度督导。落实工业运行常态化督导机制,由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一线开展督导,指导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前预判、打开分析,找出差距原因,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避免工业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二是推动重点产业能级跃升。以新的视角看待传统产业,出台全市化工行业向新材料新医药转型的意见,推动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按照“融入下游 牵着上游”的思路推动农机产业由百亿级向五百亿级跃升,争创农机产业国家级产业集群。召开反向推介会,为磁悬浮产品找订单,实现磁产业由十亿级向百亿级跃升。开辟新经济新赛道,推动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三是狠抓工业重点项目。发挥重点项目包靠专班作用,力争76个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2023年新增产值460亿元,其中,推动去年下半年以来投产的32个年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开足马力、加大产出;对今年将投产的44个年新增产值过亿元项目,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力争提前投产达效。高质量谋划、储备一批投资强度高、带动性大的技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扩大技改有效投资,年内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600项以上,完成技改投资400亿元以上。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近期将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推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管理全流程数字化转型,让企业买得好、卖得好、管得好,更智能、更高效。落实好与海尔卡奥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成功举办“工赋龙城 数智惠企”“工赋临朐”等专题活动的基础上,分批次、分县市区组织企业数字化诊断对接活动,加快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市的推广应用,赋能全市工业数字化转型。五是持续发力优质企业培育。落实好《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的实施意见》,力争培育库内企业5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扎实抓好“小升规”工作,建立全市“小升规”工业企业储备库,引导达标工业企业升规纳统,不断壮大规上企业队伍。深入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等高成长性企业。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合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共同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请问我市在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提升数实融合水平方面部署哪些配套措施?谢谢!为规范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程序,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实施细则》,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起联合审查、快速审批的工作机制。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潍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报道表示衷心感谢!潍坊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是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加速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引擎,已广泛融入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环节。重点工业企业要实现产值倍增,数字化转型是必选项。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专项提升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加快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023—2025年,对新入选的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实时数据同步和解析服务、标识解析总量不低于100万次、服务企业成效明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运营企业,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培育一批数据驱动型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和“数据赋能”优秀产品(案例)。支持企业开展DCMM贯标,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2023—2025年,对首次通过DCMM二级、三级、四级评估认证的企业,一次性最高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奖励。培育一批产业集聚水平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数字经济园区,加力数字赋能,提升数实融合水平,2023-2025年,在省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对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给予最高20万元资金奖补。谢谢,我就简要回答这些。
《关于推进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的实施意见》中涉及了这么多“真金白银”的好政策。请问市里相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确保“产值倍增”政策落实到位,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财政部门将靶向施策、主动作为,全力保障政策落地落细。一是合理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助企发展。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19条,坚持“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零增长”,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稳增长促发展。另外,对结余资金和结转超过一年以上的各类财政资金,以及当年安排预算但预计难以如期支出的项目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努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二是适度加大市级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县级负担。为了减轻基层财政负担,进一步提升市级保障水平,除了技改新增设备企业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按照体制分别承担外,其他3个方面政策,包括优质企业提质工程、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数字赋能专项行动等,所需资金全部由市级承担,切切实实减轻县级财力支出,确保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三是持续强化绩效管理,让每一分都花出效率、花出效益。发挥好绩效管理“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在“升级、扩围、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把好事前评估论证和事后结果应用“两道关口”,加快构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产业倍增”专项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实施项目跟踪管理,按照扶持政策“有增有减、有进有退”原则,集中有限财力办好大事要事,确保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四是深入开展调研督导,努力解决政策落实的难点堵点。开展大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产业倍增”政策落实情况,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在一线掌握实情、破解难题、总结提升,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借此机会,也衷心地希望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多宣传、多监督、多提建议,不断增强政策透明度、实效性,让好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取得最好结果。谢谢大家,我就简要回答这些。
审校|王鲁萍